欢迎联系妆妍专业客服团队
我们的服务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 9:00--18:00
期待接听您的来电!
多品牌推出玻尿酸食品 养颜美白还是智商税?
时间: 2023-12-31 11:21:41 | 作者: 企业动态
添加了玻尿酸的饮用水、软糖、奶茶、甚至是宠物粮食近期不断进入公众视野,琳琅满目的玻尿酸食品相继问世,这也引发玻尿酸食品到底真能养颜还是收割智商税的新一轮探讨。
随着今年1月7日,国家卫健委正式批准了华熙生物申报的透明质酸钠(俗称“玻尿酸”)为新食品原料的申请,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玻尿酸这一成分今后不但可以“外用”,还可以“内服”。
作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(玻尿酸)原料供应商,华熙生物随即宣布进军饮食业,随后很快就推出了国内首个玻尿酸食品品牌“黑零”,这中间还包括水光饮、咀嚼片、软糖等。3月,华熙生物生产的“水肌泉玻尿酸饮用水”在天猫、淘宝等平台上架。这款水肌泉玻尿酸饮用水的单价大约为8元/瓶,是普通矿泉水售价的4倍左右,每瓶420毫升含食品级华熙玻尿酸83mg,主打效果为补水以及0糖0脂0能量。
北青-北京头条记者在水肌泉的淘宝官网页面看到,网页贴上了《口服玻尿酸对皮肤水分的改善作用及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》,作为理论支持。在这份2016年的参考文献中指出,52位受试者连续45天每天服用透明质酸钠120毫克,皮肤水分得到了明显改善。但同时官网数据图下方还标有一行小字,“实验结果仅供参考,详细情况因人而异”。
拥有玻尿酸入食许可“牌照”的华熙生物同时也在积极孵化上下游品牌,网红属性很浓的汉口二厂和代餐品牌Wonderlab,也先后推出了玻尿酸气泡水和玻尿酸软糖。其中,前者是单价10元的气泡水,玻尿酸添加量68毫克/瓶;后者是近6元一颗的软糖,每颗内含玻尿酸12毫克。头部奶茶品牌之一的乐乐茶近日也宣布联手华熙生物,通过添加每份4元的粉椰水光冻,做到“身体喝茶,肌肤补水,让玻尿酸吸着吃。”
不仅在食品界风头正盛,玻尿酸还成为了日化、服饰、家居产品的增值密码。ONLY推出了玻尿酸短袖,主打保湿功效;太平鸟也推出过添加了玻尿酸助剂的水光T恤。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玻尿酸家纺产品,玻尿酸纸巾、宠物用品等等。
据了解,玻尿酸作为一种化学成分,可大致分为食品级玻尿酸、化妆级玻尿酸和医药级玻尿酸。医药级玻尿酸在骨科、眼科、烧伤及内镜手术等和美容整形领域应用比较广泛;化妆级玻尿酸主要添加在面膜、面霜与口红等护肤品和化妆品中;而食品级的玻尿酸就是指那些形形的玻尿酸食品中的“明星成分”了。
食用玻尿酸是不是真的安全?据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《关于蝉花子实体(人工培植)等15种“三新食品”的公告》,透明质酸钠(玻尿酸的常见形式)是一种直链大分子多糖,在日本、韩国、美国、欧盟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和巴西是被允许添加在食品或膳食补充剂中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,玻尿酸的安全性是有所保障的。
北青-北京头条记者发现,在微博、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上,已经有不少博主开始通过新品体验、研究基地探访等对玻尿酸饮用水、软糖等花式“种草”。在某平台上搜索“水肌泉”,已有超过7000篇笔记,还有博主开发出了这款玻尿酸饮用水的多种用法,如制作果饮、浸泡冻干面膜。与此同时,以“水肌泉”玻尿酸饮用水为代表的新型玻尿酸食品,也引发了大量关于“是消费升级还是智商税”的争论。
实际上关于食用玻尿酸有无美容功效,业内确实存在广泛质疑。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刘少伟表示,对于吃玻尿酸能达到的功效还需更多实验和数据。“理论上来讲,所有的食物口服下去到身体里都会经过消化系统,糖被分解变成一些身体可接受的小分子,再合成身体需要的东西。玻尿酸是一种糖,到身体里会经过糖代谢,这意味其原始结构成分会有所改变,目前实验也没多少能够证明其最后是否完全分解或部分分解。”
著名医学科普平台丁香医生发文指出,口服玻尿酸的有效性,目前缺乏足够可靠的证据支持,仅有的几篇关于口服玻尿酸护肤的临床研究也不大经得起推敲。丁香医生曾表示,尽管从法规来看,玻尿酸食品的确能吃,但口服玻尿酸很难直接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影响。吃了玻尿酸并不等于完全吸收了它,很多都被代谢和排出了。
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,“透明质酸应用于食品,在国外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。而我国本身也是其原料的出口大国,此次获批有利于中国整个食品产业体系的提升。”他表示,未来随着中国玻尿酸食品级的放开、推动及落地实施,中国食品的产业体系有望进一步与世界领先水平看齐。
但针对多家品牌推出玻尿酸食品,朱丹蓬提示消费者应理性看待,他表示,目前此类口服玻尿酸食品的争议还在于,不应进行功能性宣传。“如果食用级的玻尿酸打功能牌的话,就涉嫌违反《广告法》了。”朱丹蓬说。
针对各方质疑,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则回应称:“华熙生物做玻尿酸食品是有科学依据的,否则不可能通过国家卫健委的审批。现在都在讲创新,应该给创新多些空间,不要创新还没有开始面市的时候,就把创新闷在了摇篮里。”